9159金沙申请大厅(中国)-BinG百科

李尹昊:孝与诚,乱世中瑰丽的风景
发布时间:2014-10-12

孝与诚,乱世中瑰丽的风景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工程公司项目七部 李尹昊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同年犬戎攻破镐京(今西安),西周灭亡。次年,周平王继位,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其为东周。

东周的前半时期,诸侯相互争霸,这个时期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时期,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在东周这个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精彩绝伦、流传千古的故事,而在2015年的今天,我想将其中令我感慨万千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百善孝为先

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任国君郑武公的夫人姜氏,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寤生,次子名叫共叔段。为什么叫寤生呢?原来姜氏生他的时候是逆产,受到了惊吓,因此给他起名叫寤生,一开始心里就讨厌他。而次子共叔段,外貌英俊,武艺高强,姜氏就特别偏爱这个孩子。后来武公去世,寤生继位,这就是郑庄公。姜氏见小儿子始终没权没势,心里老不舒服,就对庄公说:“你继承了父位,封地有几百上千里,可你的兄弟,呆在那么个小地方,你忍心这样做吗?”庄公说:“您看怎么办合适?”姜氏说:“把京襄城封给他吧。”

第二天上朝,庄公就把大臣们叫来,要把京襄城那个地方封给他弟弟。大臣们劝阻说:“这可不行,京襄城是和国都规模不相上下的城市,等他将来势力大了,肯定会出乱子的。”庄公说:“这可是我母亲的愿望,我怎么能不听呢?”于是就把京襄城封给了共叔段。

共叔段去京襄城后历马秣兵,不久便与姜氏内外勾结造反了,一场大战后在一位将军的埋伏下兵败自杀。郑庄公见共叔段自杀了,十分伤心,命人把姜氏与共叔段合谋造反的信函拿给姜氏看,随后又派人把姜氏送到颖城安置,还发誓说:“不到黄泉,再也不和姜氏见面了!”可是后来郑庄公回到国都,眼里看不到姜氏,禁不住伤心长叹一声说:“我不得已才把弟弟逼死,又怎么忍心再离开母亲?可是我已经立下了黄泉之誓,看来活着的时候再也见不到我母亲了!”这时一位大臣出了一个主意,他让庄公派人把地挖开,直到看见了泉水,再建个地下室,把姜氏接到里边去住,就可以在地下室里和母亲见面。后来郑庄公与母亲姜氏母子二人一相见便抱头痛哭,尽释前嫌。

这就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在春秋这个战乱的年代,这样一位面对母亲偏爱弟弟,甚至勾结造反的国君,他所表现出来的对母亲的爱殊为难得。故事并不复杂,郑庄公对母亲的态度却值得我们深思,在种种不和睦的家庭中应该怎样去行孝?这个问题我们稍后来探讨。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把孝作为亘古不变的真理。从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么,什么叫做孝呢?“孝”字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是子承老的意思,从古至今对孝的解释来看,孝的核心意蕴就是善待父母,子女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尊敬、关爱父母。

一条河流为什么能够流得长远?因为它有不竭的源头;一棵树为什么能长得高大,能抵挡风雨?因为它有很深的根。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为人子女的源头和根本,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我们成功的根基。假设有个人对父母不孝顺,父母对他也不满意,朋友怎么敢信任他呢?人若孝顺,则不忍心让父母失望,那么他在社会上与人交往,自然洁身自爱,自然会得到朋友的信任。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那么要怎样做才是孝呢?《庄子-天运》里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什么意思呢?光在物质上提供给父母衣食住行,那是远远不够的,那跟养宠物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我们对父母要有爱,要更多的从内心、从精神上给父母以抚慰和关爱,让父母更多地享受亲情的温暖。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大多数的父母不愁吃穿,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儿女忙学习、忙工作,忙挣钱、忙事业,几乎都不在父母身边。我们儿女不妨从父母的角度去用心想一想,父母渴望的是什么,他们渴望的不是住多好的房子,吃多好的食物,穿多好的衣服,他们更渴望的是与亲人的团聚,儿女的陪伴,精神的抚慰,情感的关爱。如果儿女有一颗爱心,不管多忙,都不会忘了翘首以盼的父母,都能找出时间,带上孩子和爱人,常回家看看。

管仲在成为齐国的相国之前只是边关的一名小兵,每次打仗时,管仲总是在队伍的后面,而返回故乡时,他又总是跑到前面。对此,很多人都耻笑管仲胆小。他的好友鲍叔牙却说:“他有老母在家,活着是为了能回去侍候老母,怎么能说是胆小呢?”《孝经》开宗明义的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敬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父母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怎么能不爱惜自己呢?而立身处世,继承父母的志向,使父母荣耀,这便是孝的最终目标。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郑庄公的故事,家人之间互相不理解、不喜欢的情况即使在现代也会出现,世界太精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世界看到自己所喜欢的风景,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每个人都十分珍惜自己所看见的、所喜爱的,那么对别人的爱好也会变得小气起来,变得不那么理解。可是无论你得到的东西有多么珍贵,它都远远比不上父母对子女的爱,物质可以用金钱衡量,情感怎么衡量呢?所以,当你的家人对你并不理解,应该要做的便是学会忍受、克制、宽容,用自己的真诚去沟通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分享各自的精彩。

二、诚为本,信为天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八回中,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带兵围攻原邑,原邑的将军原伯贯欺骗他的百姓说:“晋兵之前围攻阳樊,把百姓都杀了。”原邑的百姓十分害怕,都发誓宁死也要守城。晋文公听说这一情况后,让他的士兵们都带三天的粮食,如果三天攻不下城,就解除包围退军。到了第三天半夜,有些原邑的百姓听说阳樊并没有遭到屠杀,偷偷出城希望与晋文公约定明天晚上打开城门投降。晋文公却说:“我原先约定以三天为期限,三天还攻不下就撤军。现在三天到了,我明天早晨退军。你们尽心守城,不要有其他想法。”军吏问道:“原邑百姓明晚献城,主公为什么不暂且停留一天,占了城后再回去?”晋文公回答:“信义,是国家的法宝,是百姓们所依凭的准则。三天的期限,谁不知道?如果再停留一天,就是失信了!得到原邑而失去信义,百姓们还怎么会相信我呢?”天亮后,就解除了原城的围军。

晋文公的行为不得不让我们惊叹,为了一句诺言放弃一座唾手可得的城池,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德。千百年来,诚信一直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古代的商鞅立木为信,曾子杀猪教子,到现代社会的“老兵代战友抚养父母”,诚信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然而,现实社会里我们做人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却是诚信。也许是我们身边充斥着太多的不诚信行为让我们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视为理所当然。从农民工讨要工资难,到频繁发生的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等事件,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诚信现象让我们开始怀疑他人,不敢相信这个社会上是否还会存在诚信。

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很富有,有七件行囊:金钱、荣誉、机敏、健康、诚信、美貌、才学,但你却搭上了一只危险的船,遇上了风浪,你将舍弃哪件行囊呢?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失有得,有弃有取,失去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了诚信,你的金钱、美貌、才学……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将随风而逝。

诚信没有重量,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也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

诚信没有体积,可以让人的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也可以让人的心胸宽广、高瞻远瞩;

诚信没有色彩,可以让人的心情灰暗、面容苍白,也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精神愉悦;

诚信没有标价,可以让人的心灵贬值,也可以让人的品格高贵!

拥有诚信,我们将在彼此的信任中开启合作的大门。一个人,如果只讲功利,只追求随波逐流的价值,只以获得纯粹的物质利益为目标,那么他内心的方正从哪里来,他又怎能体会到一个人认真做人的快乐?失去诚信,也就失去了一切!这永远都是真理。

除了诚信,我想还应该有诚心。越王勾践成为吴王夫差的俘虏,即便被百般羞辱折磨也没有放弃复国的愿望,每日以苦胆激励自己,终于复国;苏秦立志闻名于天下,刻苦读书,困了便以锥刺股,终于成为了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这就是诚心的力量,是诚心让他们在日夜的煎熬中依然坚持自己的道路,并最终收获成功。

诚心是坚持,是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无论前方是否荆棘密布依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推动我们贯彻自己的理想,大步迈向伟大目标的动力源泉。一个有诚心的人,他的坚持放在心里,他的自信写在脸上,他的一举一动充满力量,心诚则万事成!

三、孝与诚

人的价值和尊严是由内而发的,东周的时候天下大乱,乱世中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先贤们拔剑四顾,思考着这个动荡社会的主旋律,并最终发现了孝与诚无法掩盖的光辉。孝与诚正好足以显示出人内在的力量,有了内在的力量,人活着的时候才会感觉到生命的自由和可贵,进而将一个人的潜能与特质完全展现出来。

点击关注赣州城投
点击关注更多
  • 赣州城投

  • 赣州土地置业

  • 赣州建工集团

  • 民晟实业公司

  • 纪检举报平台

李尹昊:孝与诚,乱世中瑰丽的风景
发布时间:2014-10-12

孝与诚,乱世中瑰丽的风景

——读《东周列国志》有感

工程公司项目七部 李尹昊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同年犬戎攻破镐京(今西安),西周灭亡。次年,周平王继位,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其为东周。

东周的前半时期,诸侯相互争霸,这个时期称为春秋时代;东周的后半时期,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在东周这个中国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精彩绝伦、流传千古的故事,而在2015年的今天,我想将其中令我感慨万千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百善孝为先

春秋时期郑国第二任国君郑武公的夫人姜氏,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寤生,次子名叫共叔段。为什么叫寤生呢?原来姜氏生他的时候是逆产,受到了惊吓,因此给他起名叫寤生,一开始心里就讨厌他。而次子共叔段,外貌英俊,武艺高强,姜氏就特别偏爱这个孩子。后来武公去世,寤生继位,这就是郑庄公。姜氏见小儿子始终没权没势,心里老不舒服,就对庄公说:“你继承了父位,封地有几百上千里,可你的兄弟,呆在那么个小地方,你忍心这样做吗?”庄公说:“您看怎么办合适?”姜氏说:“把京襄城封给他吧。”

第二天上朝,庄公就把大臣们叫来,要把京襄城那个地方封给他弟弟。大臣们劝阻说:“这可不行,京襄城是和国都规模不相上下的城市,等他将来势力大了,肯定会出乱子的。”庄公说:“这可是我母亲的愿望,我怎么能不听呢?”于是就把京襄城封给了共叔段。

共叔段去京襄城后历马秣兵,不久便与姜氏内外勾结造反了,一场大战后在一位将军的埋伏下兵败自杀。郑庄公见共叔段自杀了,十分伤心,命人把姜氏与共叔段合谋造反的信函拿给姜氏看,随后又派人把姜氏送到颖城安置,还发誓说:“不到黄泉,再也不和姜氏见面了!”可是后来郑庄公回到国都,眼里看不到姜氏,禁不住伤心长叹一声说:“我不得已才把弟弟逼死,又怎么忍心再离开母亲?可是我已经立下了黄泉之誓,看来活着的时候再也见不到我母亲了!”这时一位大臣出了一个主意,他让庄公派人把地挖开,直到看见了泉水,再建个地下室,把姜氏接到里边去住,就可以在地下室里和母亲见面。后来郑庄公与母亲姜氏母子二人一相见便抱头痛哭,尽释前嫌。

这就是郑庄公掘地见母的故事,在春秋这个战乱的年代,这样一位面对母亲偏爱弟弟,甚至勾结造反的国君,他所表现出来的对母亲的爱殊为难得。故事并不复杂,郑庄公对母亲的态度却值得我们深思,在种种不和睦的家庭中应该怎样去行孝?这个问题我们稍后来探讨。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把孝作为亘古不变的真理。从古至今,孝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善良与否的首要标志。孝,是人世间一种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是人一生中最深刻的亲情,它是人的根、人的本。那么,什么叫做孝呢?“孝”字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是子承老的意思,从古至今对孝的解释来看,孝的核心意蕴就是善待父母,子女要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尊敬、关爱父母。

一条河流为什么能够流得长远?因为它有不竭的源头;一棵树为什么能长得高大,能抵挡风雨?因为它有很深的根。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为人子女的源头和根本,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我们成功的根基。假设有个人对父母不孝顺,父母对他也不满意,朋友怎么敢信任他呢?人若孝顺,则不忍心让父母失望,那么他在社会上与人交往,自然洁身自爱,自然会得到朋友的信任。所以说百善孝为先。

那么要怎样做才是孝呢?《庄子-天运》里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什么意思呢?光在物质上提供给父母衣食住行,那是远远不够的,那跟养宠物没有什么区别,关键是我们对父母要有爱,要更多的从内心、从精神上给父母以抚慰和关爱,让父母更多地享受亲情的温暖。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已经大大提高,大多数的父母不愁吃穿,同时,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多数儿女忙学习、忙工作,忙挣钱、忙事业,几乎都不在父母身边。我们儿女不妨从父母的角度去用心想一想,父母渴望的是什么,他们渴望的不是住多好的房子,吃多好的食物,穿多好的衣服,他们更渴望的是与亲人的团聚,儿女的陪伴,精神的抚慰,情感的关爱。如果儿女有一颗爱心,不管多忙,都不会忘了翘首以盼的父母,都能找出时间,带上孩子和爱人,常回家看看。

管仲在成为齐国的相国之前只是边关的一名小兵,每次打仗时,管仲总是在队伍的后面,而返回故乡时,他又总是跑到前面。对此,很多人都耻笑管仲胆小。他的好友鲍叔牙却说:“他有老母在家,活着是为了能回去侍候老母,怎么能说是胆小呢?”《孝经》开宗明义的说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敬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父母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怎么能不爱惜自己呢?而立身处世,继承父母的志向,使父母荣耀,这便是孝的最终目标。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郑庄公的故事,家人之间互相不理解、不喜欢的情况即使在现代也会出现,世界太精彩,每个人都能在这个世界看到自己所喜欢的风景,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每个人都十分珍惜自己所看见的、所喜爱的,那么对别人的爱好也会变得小气起来,变得不那么理解。可是无论你得到的东西有多么珍贵,它都远远比不上父母对子女的爱,物质可以用金钱衡量,情感怎么衡量呢?所以,当你的家人对你并不理解,应该要做的便是学会忍受、克制、宽容,用自己的真诚去沟通家人,相互理解,相互分享各自的精彩。

二、诚为本,信为天

《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八回中,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带兵围攻原邑,原邑的将军原伯贯欺骗他的百姓说:“晋兵之前围攻阳樊,把百姓都杀了。”原邑的百姓十分害怕,都发誓宁死也要守城。晋文公听说这一情况后,让他的士兵们都带三天的粮食,如果三天攻不下城,就解除包围退军。到了第三天半夜,有些原邑的百姓听说阳樊并没有遭到屠杀,偷偷出城希望与晋文公约定明天晚上打开城门投降。晋文公却说:“我原先约定以三天为期限,三天还攻不下就撤军。现在三天到了,我明天早晨退军。你们尽心守城,不要有其他想法。”军吏问道:“原邑百姓明晚献城,主公为什么不暂且停留一天,占了城后再回去?”晋文公回答:“信义,是国家的法宝,是百姓们所依凭的准则。三天的期限,谁不知道?如果再停留一天,就是失信了!得到原邑而失去信义,百姓们还怎么会相信我呢?”天亮后,就解除了原城的围军。

晋文公的行为不得不让我们惊叹,为了一句诺言放弃一座唾手可得的城池,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德。千百年来,诚信一直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古代的商鞅立木为信,曾子杀猪教子,到现代社会的“老兵代战友抚养父母”,诚信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所传颂。然而,现实社会里我们做人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却是诚信。也许是我们身边充斥着太多的不诚信行为让我们对这些现象习以为常,视为理所当然。从农民工讨要工资难,到频繁发生的虚假广告、假球黑哨、假医假药等等事件,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诚信现象让我们开始怀疑他人,不敢相信这个社会上是否还会存在诚信。

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假如你很富有,有七件行囊:金钱、荣誉、机敏、健康、诚信、美貌、才学,但你却搭上了一只危险的船,遇上了风浪,你将舍弃哪件行囊呢?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失有得,有弃有取,失去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了诚信,你的金钱、美貌、才学……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将随风而逝。

诚信没有重量,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也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

诚信没有体积,可以让人的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也可以让人的心胸宽广、高瞻远瞩;

诚信没有色彩,可以让人的心情灰暗、面容苍白,也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精神愉悦;

诚信没有标价,可以让人的心灵贬值,也可以让人的品格高贵!

拥有诚信,我们将在彼此的信任中开启合作的大门。一个人,如果只讲功利,只追求随波逐流的价值,只以获得纯粹的物质利益为目标,那么他内心的方正从哪里来,他又怎能体会到一个人认真做人的快乐?失去诚信,也就失去了一切!这永远都是真理。

除了诚信,我想还应该有诚心。越王勾践成为吴王夫差的俘虏,即便被百般羞辱折磨也没有放弃复国的愿望,每日以苦胆激励自己,终于复国;苏秦立志闻名于天下,刻苦读书,困了便以锥刺股,终于成为了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这就是诚心的力量,是诚心让他们在日夜的煎熬中依然坚持自己的道路,并最终收获成功。

诚心是坚持,是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无论前方是否荆棘密布依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推动我们贯彻自己的理想,大步迈向伟大目标的动力源泉。一个有诚心的人,他的坚持放在心里,他的自信写在脸上,他的一举一动充满力量,心诚则万事成!

三、孝与诚

人的价值和尊严是由内而发的,东周的时候天下大乱,乱世中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先贤们拔剑四顾,思考着这个动荡社会的主旋律,并最终发现了孝与诚无法掩盖的光辉。孝与诚正好足以显示出人内在的力量,有了内在的力量,人活着的时候才会感觉到生命的自由和可贵,进而将一个人的潜能与特质完全展现出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