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9金沙申请大厅(中国)-BinG百科

刘春华:浅谈《大清相国》之陈廷敬
发布时间:2014-10-24

浅谈《大清相国》之陈廷敬

集团综合管理部 刘春华

大家下午好,参加读书分享会我还是第一次,感觉很新鲜也很紧张,我认为这是集团打造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员工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促进员工自主学习的一个创举,既增长知识又促进思考,而且煅炼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里要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能通过这个平台提高自己,展现自我。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著名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大清相国》,一是因为自己平时对历史和历史人物感兴趣,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二是本书作者对陈廷敬重拳反腐、体察民情、心怀百姓的赞许与肯定,以及他在书中倡导的民风纯朴、社会安定、官场清廉的思想追求,切合当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干部作风的要求,对当今社会人格的培养、作风的转变、廉洁文化的建设和正气的弘扬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陈廷敬其人

陈廷敬原名陈敬,生于1638年 ,山西泽州人,21岁中了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便赐名陈廷敬,从此声名远扬。陈廷敬生活在顺治康熙时期,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部门,长期担任侍读、侍讲学士,直至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为文功底深厚,有思想,有远见,康熙夸他可以与“姚房李杜”相比,他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康熙字典》等,对后世影响很大。陈廷敬在他人生的巅峰,选择了急流勇退,装聋辞官回乡,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陈廷敬病卒,终年七十三岁,康熙皇帝亲笔写了挽诗,赐隆重祭葬典礼,并谥号文贞。

二、陈廷敬其事

《大清相国》这本书集演绎与历史于一身,再现了三百多年前顺治、康熙年间的官场风云和大臣群相,塑造了大清相国陈廷敬清廉、仁厚、强干、铁碗的为官形象。通读全文后,自己认为小说以陈廷敬的人生历程和官场历练为线索,以康熙皇帝励精图治、终成盛世为背景,给我们娓娓道来清朝的社会风气和官场百态,以及在这种历史背下,陈廷敬是如何从一介书生发展到位高权重的重臣,如何成为康熙一朝五十年政坛的不倒翁,如何练就 “等、稳、忍、狠、隐”的心机与韬略,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陈廷敬的经历跟“三”这个数字很有源缘,人生的三起三落、经历的三次考试、官场纠缠不清的三位宿敌、陪伴他的三位夫人等等,因时间关系,我在这里选择了其中的3个“三”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本书的大致内容以及陈廷敬的传奇人生。

(一)三次重大考试

第一次是在顺治十四年秋闱,也就是乡试。陈廷敬年方二十,考中举人,学子不满考官收受贿赂上街游行,陈廷敬因劝解熟人不要闹事,夹在游行队伍里,糊里糊涂被衙役给绑了,多亏当时调查这个案子的钦差大人卫向书公道正直,爱惜陈廷敬的才华,出手相助,救出大牢,还中了解元。

第二次是顺治十五年春闱,也就是会试。因在考试之前,陈廷敬不经意地在快活林和白云观偷听到了考生向主考官行贿的事情,招来杀身之祸,躲在山西老乡李老先生家中,陈廷敬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冒死前往贡院参加考试,被礼部主事吴云鹏当场抓捕。巧合的是顺治皇帝亲临考场巡视,目睹了这一幕,对陈廷敬的胆识非常欣赏,恩准他带罪考试,在考试中,受主考官李振邺指使,吴云鹏每隔一炷香就去打扰陈廷敬一次,还故意弄脏陈廷敬的试卷,幸亏皇上明察秋毫,派人查出了真相,陈廷敬也因祸得福,考取了会元。

第三次就是皇上亲自主持的殿试。陈廷敬本来中的是第一甲头名,皇上准备点他为状元,但卫向书大人担心陈廷敬年少轻狂,天恩过重,对陈廷敬不利,劝说皇上只让他中了二甲头名,赐进士出身。

三次考试,对陈廷敬来说可谓是步步惊心又峰回路转,充满戏剧性,充分证明了陈廷敬的才华和实力,也从侧面反映了清朝科考制度的弊端和考场上的黑暗,好事多磨,有真本事还要有贵人相助啊!

(二)三位重要贵人

第一位贵人当属翰林院掌院学士卫向书大人。卫大人不光是他的知遇恩人,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在陈廷敬前两次考试身陷危机的关健时刻,都是卫大人暗中成全,才让他化险为夷,卫大人替他写了悔罪文书,是冒着欺君大罪的,点状元的事,也是卫大人为着他好,用心良苦,在后来的共事中,卫大人也是对他栽培提携有加。

第二位贵人就是山西老乡、前明举人李祖望老先生。他与陈廷敬虽只有一面之交,但在陈廷敬被追杀的生死关头,挺身相救,还教导陈廷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后来还成了陈廷敬的老丈人,把他唯一的女儿月媛许配给了他,书中写到“经常是翁婿俩长谈至半夜”。

第三位贵人应该是康熙皇帝。康熙十岁登基,陈廷敬以翰林身份陪读,朝夕进讲,很受康熙皇帝赏识,很年轻就成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从二品的重臣,但因他性格刚直、敢于直言,一度让康熙疏远了陈廷敬,但康熙终究是仁德宽厚、慧眼识才的一代明君,特别是在高士奇、明珠、索额图等人每每想陷害陈廷敬的时候,能够洞查秋毫,暗中保护,成为陈廷敬发挥政治抱负、施展才干的坚强后盾,成就了陈廷敬五十年不倒翁的传奇人生。

三位贵人,卫向书教给陈廷敬一个“等”字,李祖望教给陈廷敬一个“忍”字,康熙皇帝教给陈廷敬一个“狠”字和一个“稳”字,最后陈廷敬悟出了一个“隐”字。五字心机和韬略,让陈廷敬终身受益。

(三)查办的三件主要案件

1、山东巡抚富伦案。富伦的娘亲是皇上奶娘,自小与皇上玩在一起,他到任山东巡抚刚刚一年,为了表功,弄虚作假,强令百姓把收成的十分之一捐给朝庭,就地存入义仓,官商勾结从中牟利,使山东百姓民不聊生,很多百姓聚众为盗,陈廷敬明查暗访,识破了富伦设计的种种假向,案件水落石出。

2、宝泉局仓库铜料亏空案。陈廷敬在兼任钱法侍郎,督理京省铸钱期间,在盘点时发现仓库居然亏空铜料58万之多,经过周密调查,发现宝泉局历任官员交接,都只是交接帐本,仓库根本不作盘点,不免有人动手脚,年月久了,造成巨亏,特别是刚卸任的钱法郎中科尔昆勾结奸商倒卖铜料,从中渔利,还纵容炉头把新铸制钱直接送到奸商那里,熔铜之后又卖给宝泉局,扰乱钱法,通过查办这个案件,很快稳定了朝庭钱市。

3、云南巡抚王继文贪污库银案。陈廷敬在担任户部尚书时,为了防止地方库银亏空,奏请皇上批准查验各省库银,在云南查验时,发现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协办军饷为名,挪用库银并私自贪污,造成库银亏空九十万两,还隐瞒了吴三桂留下的银粮,巡抚王继文对上邀功请赏、对下假施德政的贪官行为得于暴露,并受到严惩。

三件主要案件展现了陈廷敬的办案才干和铁碗治吏的决心,特别是后来他巧妙地扳到明珠一党,更奠定了陈廷敬在政坛的地位,一时之间,京城内外官吏为之惶恐,吏治得以整肃,世风得以转变,康熙年间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

三、陈廷敬其人其事给我的启示

通过学习全文,陈廷敬其人其事对我印象深刻,大清相国陈廷敬就一个,而且远离我们几百年,但是我觉得我们不管处在什么年代,干什么样的工作,陈廷敬以下三个方面做人做事的根本和原则,以及他执着追求、与人为善、公道正直、爱国爱家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一是勤奋努力,拥有真本事。陈廷敬之所以能在清朝这个复杂的社会和官场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靠得是他的真才实学,他的超凡研判能力和超群办事能力,得到朝庭内外的推崇和一致认同,为他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做了四部尚书。

二是善良正直,坚持道德操守。陈廷敬因其敢于直言,坚持原则,数次被贬官、撤职,甚至是“永不录用”,但公道自在人心,“黑的终不能变成白的”,因为他的人格和道德操守,得到了很多贵人相助,老实人终究是吃不了大亏的。

三是廉洁自守,坚持清白做人。陈廷敬身为朝庭命官,一生清廉自守,在督办钱法时,指天为誓,不受毫厘之私,在生活上也是俭朴有加,对行为不端和行贿者都是拒之门外,为他留下了一世清名。

点击关注赣州城投
点击关注更多
  • 赣州城投

  • 赣州土地置业

  • 赣州建工集团

  • 民晟实业公司

  • 纪检举报平台

刘春华:浅谈《大清相国》之陈廷敬
发布时间:2014-10-24

浅谈《大清相国》之陈廷敬

集团综合管理部 刘春华

大家下午好,参加读书分享会我还是第一次,感觉很新鲜也很紧张,我认为这是集团打造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员工的一条有效途径,是促进员工自主学习的一个创举,既增长知识又促进思考,而且煅炼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里要感谢集团领导给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能通过这个平台提高自己,展现自我。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著名作家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大清相国》,一是因为自己平时对历史和历史人物感兴趣,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二是本书作者对陈廷敬重拳反腐、体察民情、心怀百姓的赞许与肯定,以及他在书中倡导的民风纯朴、社会安定、官场清廉的思想追求,切合当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干部作风的要求,对当今社会人格的培养、作风的转变、廉洁文化的建设和正气的弘扬等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陈廷敬其人

陈廷敬原名陈敬,生于1638年 ,山西泽州人,21岁中了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便赐名陈廷敬,从此声名远扬。陈廷敬生活在顺治康熙时期,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部门,长期担任侍读、侍讲学士,直至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为文功底深厚,有思想,有远见,康熙夸他可以与“姚房李杜”相比,他多次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主要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康熙字典》等,对后世影响很大。陈廷敬在他人生的巅峰,选择了急流勇退,装聋辞官回乡,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四月,陈廷敬病卒,终年七十三岁,康熙皇帝亲笔写了挽诗,赐隆重祭葬典礼,并谥号文贞。

二、陈廷敬其事

《大清相国》这本书集演绎与历史于一身,再现了三百多年前顺治、康熙年间的官场风云和大臣群相,塑造了大清相国陈廷敬清廉、仁厚、强干、铁碗的为官形象。通读全文后,自己认为小说以陈廷敬的人生历程和官场历练为线索,以康熙皇帝励精图治、终成盛世为背景,给我们娓娓道来清朝的社会风气和官场百态,以及在这种历史背下,陈廷敬是如何从一介书生发展到位高权重的重臣,如何成为康熙一朝五十年政坛的不倒翁,如何练就 “等、稳、忍、狠、隐”的心机与韬略,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陈廷敬的经历跟“三”这个数字很有源缘,人生的三起三落、经历的三次考试、官场纠缠不清的三位宿敌、陪伴他的三位夫人等等,因时间关系,我在这里选择了其中的3个“三”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本书的大致内容以及陈廷敬的传奇人生。

(一)三次重大考试

第一次是在顺治十四年秋闱,也就是乡试。陈廷敬年方二十,考中举人,学子不满考官收受贿赂上街游行,陈廷敬因劝解熟人不要闹事,夹在游行队伍里,糊里糊涂被衙役给绑了,多亏当时调查这个案子的钦差大人卫向书公道正直,爱惜陈廷敬的才华,出手相助,救出大牢,还中了解元。

第二次是顺治十五年春闱,也就是会试。因在考试之前,陈廷敬不经意地在快活林和白云观偷听到了考生向主考官行贿的事情,招来杀身之祸,躲在山西老乡李老先生家中,陈廷敬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冒死前往贡院参加考试,被礼部主事吴云鹏当场抓捕。巧合的是顺治皇帝亲临考场巡视,目睹了这一幕,对陈廷敬的胆识非常欣赏,恩准他带罪考试,在考试中,受主考官李振邺指使,吴云鹏每隔一炷香就去打扰陈廷敬一次,还故意弄脏陈廷敬的试卷,幸亏皇上明察秋毫,派人查出了真相,陈廷敬也因祸得福,考取了会元。

第三次就是皇上亲自主持的殿试。陈廷敬本来中的是第一甲头名,皇上准备点他为状元,但卫向书大人担心陈廷敬年少轻狂,天恩过重,对陈廷敬不利,劝说皇上只让他中了二甲头名,赐进士出身。

三次考试,对陈廷敬来说可谓是步步惊心又峰回路转,充满戏剧性,充分证明了陈廷敬的才华和实力,也从侧面反映了清朝科考制度的弊端和考场上的黑暗,好事多磨,有真本事还要有贵人相助啊!

(二)三位重要贵人

第一位贵人当属翰林院掌院学士卫向书大人。卫大人不光是他的知遇恩人,还是他的救命恩人,在陈廷敬前两次考试身陷危机的关健时刻,都是卫大人暗中成全,才让他化险为夷,卫大人替他写了悔罪文书,是冒着欺君大罪的,点状元的事,也是卫大人为着他好,用心良苦,在后来的共事中,卫大人也是对他栽培提携有加。

第二位贵人就是山西老乡、前明举人李祖望老先生。他与陈廷敬虽只有一面之交,但在陈廷敬被追杀的生死关头,挺身相救,还教导陈廷敬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后来还成了陈廷敬的老丈人,把他唯一的女儿月媛许配给了他,书中写到“经常是翁婿俩长谈至半夜”。

第三位贵人应该是康熙皇帝。康熙十岁登基,陈廷敬以翰林身份陪读,朝夕进讲,很受康熙皇帝赏识,很年轻就成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侍郎从二品的重臣,但因他性格刚直、敢于直言,一度让康熙疏远了陈廷敬,但康熙终究是仁德宽厚、慧眼识才的一代明君,特别是在高士奇、明珠、索额图等人每每想陷害陈廷敬的时候,能够洞查秋毫,暗中保护,成为陈廷敬发挥政治抱负、施展才干的坚强后盾,成就了陈廷敬五十年不倒翁的传奇人生。

三位贵人,卫向书教给陈廷敬一个“等”字,李祖望教给陈廷敬一个“忍”字,康熙皇帝教给陈廷敬一个“狠”字和一个“稳”字,最后陈廷敬悟出了一个“隐”字。五字心机和韬略,让陈廷敬终身受益。

(三)查办的三件主要案件

1、山东巡抚富伦案。富伦的娘亲是皇上奶娘,自小与皇上玩在一起,他到任山东巡抚刚刚一年,为了表功,弄虚作假,强令百姓把收成的十分之一捐给朝庭,就地存入义仓,官商勾结从中牟利,使山东百姓民不聊生,很多百姓聚众为盗,陈廷敬明查暗访,识破了富伦设计的种种假向,案件水落石出。

2、宝泉局仓库铜料亏空案。陈廷敬在兼任钱法侍郎,督理京省铸钱期间,在盘点时发现仓库居然亏空铜料58万之多,经过周密调查,发现宝泉局历任官员交接,都只是交接帐本,仓库根本不作盘点,不免有人动手脚,年月久了,造成巨亏,特别是刚卸任的钱法郎中科尔昆勾结奸商倒卖铜料,从中渔利,还纵容炉头把新铸制钱直接送到奸商那里,熔铜之后又卖给宝泉局,扰乱钱法,通过查办这个案件,很快稳定了朝庭钱市。

3、云南巡抚王继文贪污库银案。陈廷敬在担任户部尚书时,为了防止地方库银亏空,奏请皇上批准查验各省库银,在云南查验时,发现云南巡抚王继文以协办军饷为名,挪用库银并私自贪污,造成库银亏空九十万两,还隐瞒了吴三桂留下的银粮,巡抚王继文对上邀功请赏、对下假施德政的贪官行为得于暴露,并受到严惩。

三件主要案件展现了陈廷敬的办案才干和铁碗治吏的决心,特别是后来他巧妙地扳到明珠一党,更奠定了陈廷敬在政坛的地位,一时之间,京城内外官吏为之惶恐,吏治得以整肃,世风得以转变,康熙年间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

三、陈廷敬其人其事给我的启示

通过学习全文,陈廷敬其人其事对我印象深刻,大清相国陈廷敬就一个,而且远离我们几百年,但是我觉得我们不管处在什么年代,干什么样的工作,陈廷敬以下三个方面做人做事的根本和原则,以及他执着追求、与人为善、公道正直、爱国爱家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

一是勤奋努力,拥有真本事。陈廷敬之所以能在清朝这个复杂的社会和官场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靠得是他的真才实学,他的超凡研判能力和超群办事能力,得到朝庭内外的推崇和一致认同,为他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做了四部尚书。

二是善良正直,坚持道德操守。陈廷敬因其敢于直言,坚持原则,数次被贬官、撤职,甚至是“永不录用”,但公道自在人心,“黑的终不能变成白的”,因为他的人格和道德操守,得到了很多贵人相助,老实人终究是吃不了大亏的。

三是廉洁自守,坚持清白做人。陈廷敬身为朝庭命官,一生清廉自守,在督办钱法时,指天为誓,不受毫厘之私,在生活上也是俭朴有加,对行为不端和行贿者都是拒之门外,为他留下了一世清名。

Baidu
sogou